BUD專項基金申請指南:企業如何成功獲取補助

對於香港及內地拓展業務的中小企業而言,BUD專項基金是政府推動市場擴張的重要支援工具。本文將以實務角度拆解申請流程與策略,協助企業避開常見誤區並提高成功率。

BUD專項基金申請指南:企業如何成功獲取補助

釐清申請資格的核心要求

根據基金最新修訂條款,申請企業必須滿足三項基本條件:在香港擁有實質業務運作、目標市場為內地或自貿協定經濟體、項目內容符合品牌升級或業務發展範疇。特別需注意,非製造業企業提交的生產設備採購申請將被直接駁回,而跨境電商平台開發等數位轉型方案則屬於高優先審批類別。

規劃項目預算的實戰技巧

基金採用配對原則資助,企業需承擔至少50%項目成本。建議將總預算拆分為人力資源、技術導入、市場測試三大模組,其中跨境法律諮詢與在地化調整費用常被低估。某成衣貿易商案例顯示,精確計算東南亞市場的產品認證成本,使其成功獲批追加12%的預算額度。

文件準備的隱藏關鍵點

除了基本的公司註冊證明與財務報表,審批委員特別重視風險評估報告與成效追蹤機制。申請者應具體說明如何量化市場佔有率增長,並附上第三方市調數據佐證。曾發生企業因未提供供應商報價單正本,導致設備採購項目延遲三個月核准的案例。

避開四大常見駁回原因

2023年度統計顯示,47%失敗案例源自項目與核心業務關聯性不足。例如某食品進口商申請智能倉儲系統卻無法證明現有物流瓶頸,另有31%因未按規定採用政府認證服務供應商。建議在選擇合作廠商時,優先查詢工業貿易署公布的合格廠商名錄。

跨境申請的特殊考量

涉及內地分支機構的企業,須同步準備兩地商業登記文件與股權結構圖。若採用子公司模式運作,需特別注意母子公司資金流動的稅務合規證明。某科技公司透過預先取得稅務局跨境稅務安排意見書,成功縮短審核時間達40%。

審批流程的時間管理要訣

從遞件到撥款平均需時14週,但旺季可能延長至20週。關鍵在於準確掌握各階段節點:初步審查約3週、專業評估6週、合約簽署2週。某家電代理商透過預先簽署銀行擔保文件,將撥款準備期從15個工作天壓縮至7天。

補助金運用監管重點

獲批企業需建立獨立帳戶管理基金,每季提交經審計的支出明細。常見缺失包括未區分補助項目與常態營運支出,或臨時變更供應商未報備。近期有企業因將20%資金用於非核准的員工培訓,遭追回全數補助款項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