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D專項基金是什麼?申請資格與補助範圍全解析

BUD專項基金的核心理念與設立目的

在香港,中小型企業佔整體商業機構的98%以上,但面對國際市場競爭時常面臨資源不足的困境。
BUD專項基金(全稱:企業支援計劃)自2012年推出以來,已成為本地企業拓展業務的重要推手,特別針對品牌升級、業務轉型及市場拓展三大方向提供實質補助。
這項由工業貿易署管理的計劃,主要協助企業將業務版圖延伸至內地及東盟市場,近年更擴展至涵蓋所有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體。
BUD專項基金

申請資格深度解讀

要取得BUD專項基金的入場券,企業需符合三項基本條件:
第一,必須在香港註冊並持有有效商業登記證,分公司或附屬公司不具申請資格。
第二,申請項目的執行地點需包含內地或自貿協定經濟體,且需證明能為香港帶來實質經濟效益。
第三,申請企業需具備足夠財政能力承擔項目總成本至少10%的資金,這項規定有效篩選出真正具備執行力的申請者。

補助範圍的實務應用

多數企業常誤解補助僅限於硬體設備採購,實際上BUD基金的補助範疇更具策略性。
包括市場研究、品牌設計、電子商務平台建置、產品認證等軟性支出均可申請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針對東南亞市場的本地化調整費用,例如文化適應性包裝設計或符合當地法規的產品改良,都可列入補助項目。

申請流程的關鍵節點

從準備申請到最終撥款需經過六大階段:
1. 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(建議委託專業顧問)
2. 線上申請系統填報(需預留至少10個工作天)
3. 初步資格審查(約4-6週)
4. 詳細項目評審(重點在經濟效益評估)
5. 簽訂資助協議(具法律約束力)
6. 分期撥款與進度報告(嚴格執行里程碑管理)

常見核銷爭議與解決方案

根據近三年統計,約23%申請者因單據問題影響撥款進度。
需特別注意境外發票的合規性,例如在越南產生的費用需附當地稅務機關認證的正式收據。
人工成本計算方面,基金接受按工時比例分攤,但需提供詳細工作記錄。
若涉及設備採購,需保留完整資產標籤及使用紀錄至少五年。

成功案例分析

某電子零件貿易商通過BUD基金完成數位轉型,獲得總投資額400萬港元中的300萬補助。
關鍵在於將傳統報價流程系統化,並建立跨境供應鏈管理平台。
該企業在申請時特別強調系統開發將提升香港總部的決策效率,成功說服評審委員。

跨國補助的特殊考量

針對多國業務擴展的申請案,基金設有分區補助上限機制。
單一經濟體的補助上限為100萬港元,整體計劃最高可獲600萬港元資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東盟國家設立辦事處的租金補助,需提供至少三年租約證明才能全額認列。

Scroll to Top